首页

优美 社区 女王调教 喝尿 女奴

时间:2025-05-26 12:30:13 作者:闽南百年龙舟钉造技艺焕新生 浏览量:24098

  中新网漳州5月24日电 (廖珍妹)素有“闽南水乡”之美称的福建漳州市龙海区,地处福建第二大江九龙江的出海口,水系发达,“五月男人都在疯狂划龙舟”俗语在当地广为流传,生动地形容龙舟季闽南男儿对民俗活动赛龙舟的热爱和传承。

  5月21日至25日,2025年全国龙舟大联动暨漳州“龙江岁月杯”传统龙舟邀请赛在漳州高新区举行,漳州15支参赛队伍正劈波斩浪,上演巅峰对决。此次赛事所用龙舟,正是来自龙海区的造船世家吴福来、吴福宁两兄弟所造。

5月10日下午,福建漳州龙舟钉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吴福来正在制作新的龙舟。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

  九龙江流域河网纵横,当地的生产、生活与舟船结下不解之缘,每年农历举行“五月扒龙船”传统民俗,该活动已延续六百多年。龙海区造船业应运而生,如今龙舟钉造技艺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52岁的吴福来为这一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。

  “以船会友,赛龙舟让人快乐、让人振奋和团结……”近日,吴福来受访介绍这一传承百年的技艺与闽南端午文化的激情交融。

  “民众对民俗活动愈加重视,当地龙舟赛越办越多,参与人数逐年攀升。”吴福来介绍,找他们家制造的龙舟长度也越来越长。

  “改革开放前,我们造的龙舟约15米,后加到20多米,这几年甚至加到30多米,我做过最长的龙舟达36米,可容纳90人同时划。”吴福来介绍,龙舟制造经费均由村庄自发捐款而来,近年来捐款金额有增不减。在他看来,这一充满激情与拼搏的民俗活动日渐盛行,与当地民众经济水平提高有关。

5月10日上午,漳州市龙海区埭美村为吴福来新造的3条龙舟举行吉水仪式,图为当地村民们将其中一条新龙舟推入水中。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

  一条传统龙舟要经过选材、开锯木、安底起底、做大坡、安肋骨、涂漆、请船下水等10余道工序才能诞生,少则一周,多则半月。在选材方面,福建杉木韧性好,纤维密度高,水中浮力大,很适合做龙舟。吴福来指出,用料和工艺直接影响行驶速度,需非常谨慎;而龙海的龙舟未安装龙头,只为适应水乡河道狭小、小桥多的特点。

  最后一道工序“请船下水”,当地会举行新造龙舟吉水仪式。进献贡品、祭拜祖庙、敲锣打鼓、鞭炮齐鸣……仪式庄重又热闹,岸边则挤满赶来一睹新龙舟风采的民众。吴福来会为新龙舟“点眼”,赋予其生命。“我们这一派龙舟用鹰眼,形状如三角形,寓意龙舟如鹰一样行得快、看得远。”

  闽南地区龙舟竞渡时间跨度较长。据吴福来介绍,龙海区最早农历四月初一开始组队训练,最迟赛到农历五月二十才结束。

5月10日,漳州市龙海区埭美村村民在水中划着刚入水的新龙舟。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

  吴福来表示,赛龙舟这一水上运动是闽南“爱拼才会赢”精神的生动体现,也寄托风调雨顺、添丁发财的美好愿望。

  吴福来的龙舟目前供应漳州、厦门、泉州、广东潮汕,他和徒弟们一年可建造20艘左右,在订单高峰期常起早贪黑工作才能按时交付。他介绍,民间对赛龙舟的热爱推动了龙舟钉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。

  “市场需要更强竞赛性能的龙舟,且对美观度也越发重视,以前只需简单上色,现在需请专业人员描绘。”吴福来表示,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,传承千年的龙舟破浪向前,生生不息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镜观·领航|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

“这部作品是我第一次以乡音写作,也是第一次完全用山歌体抒情叙事。”该剧的编剧罗周告诉记者,他在进行剧本创作时,将江西人特有的精神品质也融入剧中角色的性格,比如七秀的顽强不屈、干练,就是典型的江西人性格。

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(4月29日—5月5日)

2019年,在外打拼20多年的吴勇强回到家乡,在龙现村和奎岩庄村流转了上百亩土地,开起了民宿“半亩鱼宿”,并大力推广稻鱼共生种养模式,不仅让荒废的土地重获新生,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。

自带“特效”!歼-35A尾喷马赫环穿云破雾

一到目的地,大家分头忙碌起来。化妆组给老人化妆,文案组在旁边采访,摄影组在屋里屋外踩点,找适合拍照的位置。绿油油的农田、村里的小广场都可以作为外景地。如果需要幕布,高个子的同学随时可以举起一块红色背景布。

河套香港园区发展纲要发布 香港将循四方向推进发展

9月4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,天津海洋中心气象台于2024年9月4日15时04分发布海上大风蓝色预警信号:预计明天白天,天津港锚地海域、渤海中部海域将有东北风6-7级阵风8级,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准备。

单日超4亿!中秋国庆档票房连续两天创新高

技术力量攻城略地,技术逻辑日益广泛渗透,人的价值被重新审视。人类不被机器人取代的独特优势是什么?人类如何认识自然、认识社会和认识人本身?教育如何应对智能时代的新要求?情感、个性、想象力、同理心、创造力、批判性思维等的培养教育,关乎人类何以自处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